2008年4月2日星期三

NYIOP <8> 培养你的眼力

这部分集中介绍了如何使得观察者的注意力集中到需要的主体上。

然而,正像我们在本教材中始终强调的那样,你的作品的水平永远不会超出你的“观察”能力——也就是运用“摄影家的眼力”从周围直接中捕捉美妙瞬间的能力和在拍摄前通过取景器巧妙构图的能力。
因此,最终决定因素是观察力。如何找到让人感兴趣的东西,通过减法获得最简捷最明了的表达,这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谓两个问题:主题、构图。前者是一个主观的东西,后者是有一些模式可以模仿,但是却是可以创新。

大多数传统的摄影教材中都有“构图”的内容。其中给学生传授的都是从世界名画中继承下来的一大串构图“法则”... 照片的成败与这些法则关系不大,而所有摄影家一致认可的唯一规则却是“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
这句话似乎印证了中国人的一句话,文无定法。很多时候艺术都是这个样子,有一定的套路可循,但是这些套路都可以被人打破。

  • 通过布局突出重点。一般认为主题靠近中心容易引起关注,但是似乎放在正中间比较单调,于是产生了所谓的三分构图。但是这个经常被打破,比如 Barry Weiser 的孩子放在正中间凸现了孩子天真无邪的目光,并且由于孩子是正视镜头,反而容易给人震撼。同时孩子手中的“道具”那个西瓜在下方产生了适当的遮挡,同时与上方的帽子组成一个圆弧。Maureen Lambray 拍摄的 Woody Allen 确实把主体放在了相片的一册,但是从主体的神情、处于角落的他更显得无奈尴尬无援。
  • 通过物体的大小比例关系突出重点。产生这种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自然是广角,强烈的夸大了远近的大小比例,因此需要和主体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得自己能尽可能靠近主体本身。
  • 通过搭画框的方法突出主体。画框无所不在,指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去使用这些画框,如树木、窗户、人物剪影,甚至是轮子上的辐条。虽然这是一种媚俗的方案,画框的巧妙却使得该方案广为流传。画框不一定要从各个方向包围主体,但是不要喧宾夺主。好的画框可以融于画面,而不生硬,同时还能展示画面的深度。
  • 通过用光来突出主题。通过暗部让人产生神秘感,让主体背光部分的照亮让人想去探寻。另外还可以通过明与暗的对比,形成明显的氛围,如特意构造的阴阳脸。
  • 通过汇聚的线条来突出重点。人眼习惯顺着线条移动,因此利用好场景中的线条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尤其是能使多个线条集中到主体身上,这更能给人以关注,同时也能营造纵深感。
  • 通过选择焦点来突出重点,也就是所谓大光圈咯~~
  • 通过重复来突出重点。一般是使用水面等的反光营造多个像。另外一种是通过很多物体的共同点来重复表达。这时候也有使用重复中的不同一个主体画龙点睛一笔。
  • 通过动作突出重点。一般使用追随摄影或者变焦摄影都可以营造这种感觉,同时也可以形成一些人造线条指向主体。另外可以通过画面中人物关注的视线方向这种隐性的线条指向主体。

有一些常见问题我们很容易避免:
  • 取景太近,导致主体不全。这个问题是相对的,有时候我们需要把整个主体表现在画面中,那么就不能缺失它的每一个部分。有时候应该进行合适的取舍,仅仅表达它的一部分。
  • 留心观察主体的背景,不要让背景中的东西使得主体产生不应该的效果,比较常见的是人像摄影中忽略了后面的树木等物体,产生了滑稽感。
  • 前景发生畸变。畸变有的好,有的不需要,如拍摄正常人脸,如果凑得很近很容易变形,躺下的人的全身,除非刻意表现他的高度,否则还是不要使得腿过分的长为好。
  • 未曝光区域,如过长的滤镜,手指等会产生不必要的曝光结果。

没有评论: